近日,我們GET到“展能過剩”這個詞匯,大致解釋是全國大大小小的家居品類展會過百場,展示面積從萬余平方到數十萬平方,影響力也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地區乃至全國,面對這么多的展會,門窗參展商&觀眾們應該如何選擇哪些展會應該去參展,哪些應該去看展呢?
參展商篇
參展商對于單場展會的投入往往是數十萬乃至上百萬、數百萬的投入,如果沒有選擇好目標展會,那么這樣的投入無疑是一種浪費,在家居建材行業大多數廠商本身的營銷預算就不高的情況下,這樣的浪費是很可惜的。
01 | 從目標倒推
每年的各個品牌都會有招商業績目標,從業績目標角度出發可以倒推出自己應該在哪些區域重點招商,再對比出展會覆蓋的范圍是否在計劃招商區域。
02 | 從同行判定
這里指的同行包括比參展商體量大得多的頭部品牌、規模相當的品牌、規模略次于已的品牌如果大量出現在一個展會那么這個展會就有相當的參展價值,規模相當的品牌越多參展價值越高,這是最簡單的選擇方式。
03 | 從品類判定
“展能過剩”時代的展會往往都是貪大求全,一場展會希望能涵蓋所有品類,但這種雨露均沾的展會最終的參展效果往往不會特別理想,因為目標受眾太分散了,所以相對專業一點的展會更合適,可以衍生到同產業的上下游。
04 | 從展會歷史判定
原則上來講越是悠久歷史的展會其效果越受到保障,因為這樣的展會已經培養出它受眾的觀展習慣,觀眾穩定性更高,整體效果相對來講就越能預測。
05 | 從展會影響力判定
越是“展能過剩”那么觀眾作為流量的爭奪就越激烈,目前已知的除了少部份展會會有大量自來水的觀眾外,絕大部份展會都在進行各種方式的截流,參展商在選擇展會前可以向展會方了解一下引流情況。
觀眾篇
不論是品牌廠商還是經銷商都是展會的重要觀眾,也是核心觀眾,但是展會往往扎堆,以3月份為例就有近十場家居行業大展在全國不同城市舉辦,是每個展會都看還是選擇性的看呢?應該遵循下面的原則。
01 | 參展品牌表現
優秀的展會往往會有核心產業的上下游全供應鏈體系的不同廠商參展,頗有一站式配齊的感覺,不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品牌或品類。
擁有越多同等級或計劃投資檔次參展品牌的展會越值得一看,何解呢?同等級的參展商能看到最新的趨勢和友商最佳狀態,對于新一年的競爭方向會更加明確,計劃投資檔次的品牌越多則讓投資者擁有越多的選擇,貨比三家下來的效果會是最好的。
02 | 展會區位
我們建議對于投資者來講優先考慮更靠近自己的展會看展,為什么呢?因為在參展商決定參加這場展會的時候就有考慮到受眾市場,甚至會為這個受眾市場進行特別的政策傾向。
舉個栗子,當新疆某展會開展時,投資者計劃在新疆某城市投資,那么在這個新疆展會上應該就能選擇到合適的品牌,起碼能看到品牌方在這個區域的重視程度。
03 | 展會歷史和前序表現
和參展商看展會歷史有異曲同工的地方,理論上來講開展年份越長的展會整體表現會越好,除了展會歷史外,還應該綜合考慮一下同一展會前幾屆的展示表現。
04 | 展會口碑
作為專業觀眾應該可以更多的打聽一下身邊的同行們該展會的口碑如何,面向的是何種觀眾群體,去年或往年的觀感如何等,一場優秀的展會至少會讓過半的目標受眾認為值得一看。